為深刻感悟中國百年波瀾壯闊歷程,厚植青年學子的愛國主義情懷,近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同法學社走進福建省檔案館,開展了一堂檔案文獻中的“大思政課”。
上活紅色文化實踐課
在檔案館講解員的帶領下,讀書社、法學社同學們共同參觀了“逐夢·遠航”——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檔案文獻展。文獻展從檔案的特殊視角出發(fā),精選自福建省檔案館、福建博物院和福建省其他各級綜合檔案館館藏,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檔案背后的故事,重溫那段浸潤歲月痕跡的時代記憶。展覽由“紅色圣地”“崢嶸肇基”“潮頭奮楫”“再譜華章”四個部分組成,共展出330余份珍貴的檔案文獻和歷史圖片。從1930年印制的古田會議決議案到福建省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武平林改”“晉江經驗”的檔案圖片到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的相關資料,同學們一邊走一邊看,不時駐足沉思,在豐富鮮活的檔案文獻前深刻感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福建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
講好場館里的思政課
福建作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兩個省份之一,充分發(fā)揮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使改革開放成為福建最顯著的特征和最壯麗的氣象。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檔案文獻展展區(q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讀書社指導老師張羅丹通過1979年李金耀簽訂的承包荒山合同、五十五位廠長(經理)呼吁“松綁”放權、“晉江經驗”“南平機制”等案例向讀書社社員們講述福建從海防前線成為改革開放前沿的蝶變故事,引導同學們探尋在黨領導下八閩兒女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福建印記。
學好閩臺交融的統(tǒng)一課
閩臺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長期交往融合留下了深刻的共同記憶。在“共同家園 共同記憶——閩臺關系檔案文獻展”展區(qū),讀書社社長陳家涵同學向社員們講述閩臺兩地人民通過長期的交往融合推動臺灣發(fā)展,以及同心協(xié)力面對外來侵略、共御外侮的共同記憶,特別是船政先輩們在近代閩臺聯(lián)系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極大深化了同學們對閩臺歷史淵源的正確認識。
此次參觀活動讓同學們在檔案中感受國家的繁榮昌盛,在文獻里銘記先輩的豐功偉績。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使命,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奮進,勇于擔當,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